社会实践|“天价雪糕”退退退!
时间:2022-09-07 06:18 来源:网上收集 编辑:admin炎热的夏天逐渐走近,当很多人兴冲冲地打开超市的冰柜,想来一根清凉的雪糕时,却发现几乎找不出五元以下的产品。童年记忆里五毛钱一支的小布丁、老冰棍仿佛已经离我们远去,成为“时代的眼泪”。五花八门的“网红雪糕”以不同的面貌冲击着人们的钱包,价格之高不断地刷新大家的认知,让人直呼“失去了雪糕自由”。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本想买根雪糕败败火,谁曾想看完价格却上了火。
西安理工大学“天价雪糕?不!”小组以此为背景,结合时事,调查天价雪糕,对雪糕领域深入调查研究,结合现下消费市场情况分析总结自己的观点并提出未来雪糕领域发展的突破口。
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如今,人们对雪糕的需求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消暑解渴。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商家在口味、包装上下足了功夫,目的是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然而随着琳琅满目的雪糕层出不穷,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这些雪糕动辄几十元,引起了消费者的热议。
雪糕涨价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是如今的雪糕产品品质普遍提升,所以原料成本也会有所上升,这就导致价格越来越贵;另一方面是研发成本增加,如今的雪糕与之前有所创新,比如融合了肉松、海苔、秘制胡萝卜等,对于创新的投入,必然需要投射到雪糕销售价格。再者,随着生活理念的升级变化,雪糕被赋予了一些文化内涵,比如优雅、高端、奢侈等,价格也自然涨了上去。
前期准备
社会实践活动开始前,带队老师和团队成员们通过多次研讨,网络查询了相关资料,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并且制定了关于调查“天价雪糕”的具体行程和内容。调研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进行,线上我们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在各个年龄段群体中购买雪糕所偏向的价格区间,线下主要走访调查小卖部雪糕的进货渠道、雪糕进价、售价、利润;调查雪糕的宣传是否与其实物符合,是否“物有所值”,是否明码标价,走访调查雪糕制作原料主料配比,询问超市老板选择这些品牌的原因,不同品牌的雪糕的售卖情况,超市老板更喜欢批发平价雪糕还是贵价雪糕,调查雪糕不明码标价这件事情的原因,雪糕生产日期是否已经陈旧甚至过期。
调查内容
走访调查,了解行情
经过对校内餐厅和校外超市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在校内几乎没有“雪糕刺客”,最贵的雪糕价格也不会超10元,但还有一些超市及便利店未明码标价,我们根据遇到的问题对他们均提出了建议,校内的商家回应道:会进行相应的整改,整体呈现良好的趋势。
而在校外的调查中却发现,大型连锁店面基本都有标价,图文对应,还有的商铺为贵价雪糕单独列出一个冰柜,十分方便消费者的选择,而个人开的小超市却是“刺客”频出,普通的“雪糕卫士”里夹杂着“雪糕刺客”,且均无明码标价,存在不少2021年产的雪糕,且有一些是临期雪糕,大部分个体经营者比较抗拒团队成员“对雪糕进行标价”的提议。
问卷调查,了解“民意”
通过线上调查问卷,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段年轻群体购买的雪糕价格普遍不同,其中学生及其他年轻群体购买雪糕价格普遍在3-10元,而中老年人购买雪糕的频率少,这些群体购买雪糕价格普遍在1-3元。
四、积极意义
刺激我国国有雪糕企业的发展,拉动了消费者消费,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我国在16年人均冰激凌年消费量是3.5升,欧美国家是6-8升,我国的数字是远远低于他们的,但是自从2019年开始,我国的人均冰激凌消费规模总量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如果我们希望这个行业进一步发展的话,就要进行消费升级,除了带动人均消费量以外,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人均消费冰激凌的价格提上来,从消费升级的逻辑上来看没有任何问题,消费升级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从21年的冰淇市场份额来看,外资品牌路雪和雀巢,已经占我们23%的市场份额,哈根达斯在国内就只有1%的市场份额,但它接近一半的营收都是来源于中国市场的。所以其实我们推出一些高端的雪糕,有一些溢价的雪糕和一些外资品牌,抢占国内高端市场的份额,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儿。
五、消极影响
1.不利于商家可持续发展。雪糕涨价在短期内确实可以为商家带来利润,但是为了牟取暴利,把平价雪糕包装成“网红”产品,超出了合理的度,那么必然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消费讲究回头客,一旦消费者不满商家的营销方式,那么长此以往商家就会很有可能丢掉大众市场。
2.阻碍国产雪糕企业的发展。天价雪糕的盛行,会让众名消费者对雪糕产生人“可望不可即”的心理,“虚高”价格的持续升温,会让普通大众对雪糕望而却步,长此以往,将会给整个雪糕行业带来负面影响。“网红雪糕”要想“长红”其实不难,只有“网红雪糕”的价格与高质量相匹配,名副其实,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否则再任性的“网红雪糕”也终究会融化。
六、关于治理“天价雪糕”的对策建议
1.生产经营者要良心经营,合理定价。企业既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生产出满足老百姓需求的雪糕产品,但与此同时也要实事求是,根据生产成本,将价格定在合理范畴,让老百姓吃上经济实惠的雪糕。经营者在售卖雪糕时,也要将价格明码标注,防止出现顾客烦恼拿了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雪糕的尴尬局面。品牌方可以利用ip联名,出一些独特造型,出新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而不是以一些原料很高昂、价格很贵作为宣传噱头来去欺骗消费者。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在采访中说道,一款再好的雪糕,即便全部添加纯的奶油和高倍的奶酪,生产的成本可能也就只是三到四元,之所以能卖到十几块二十几块,甚至是六十多块钱,更多的是投入了大量的营销成本,形成了一种品牌溢价。
2.政府出台政策规范雪糕价格。政府要对雪糕行业定价业标准予以规范,比如什么品质的雪糕应该定在什么价位。对于名不副实的雪糕定价,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惩处的规章制度,以此起到警示作用。高端的高价雪糕除了具有品牌价值外,也需要有对等的产品价值,原材料的成本是一定要高于其他非高端雪糕品牌的,不然,只通过自己的营销宣传给自己赋值,会带坏市场风气,当市场觉得同样普通的原材料制作的高价雪糕也会有大量消费者时,低价雪糕就会逐渐地退出市场,最后就只能由消费者买单,消费者只能用更高的价格买到和以前同样的产品。
3.市场监管部要加大巡查处罚力度。对市场上的雪糕产品要随时抽检,对虚假宣传的相关企业进行警告处罚对于漫天要价的雪糕要进行曝光,保障消费者对食品的监督权与知情权。既然高端雪糕有资金进行铺天盖地的营销宣传,还以自己的原材料高端作为宣传噱头,那么宣传就应该和产品是一致的,不能进行虚假宣传,也不能钻制度的空子。之前某个牌子因为虚假宣传被消协点名并罚款,但罚款的金额只有几千块钱,但是他们已经根据这个噱头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宣传所带来的效益是远远大于这几千块钱的,下架掉他们的宣传内容其实是无关痛痒的。品牌在互联网的营销宣传,本来就是找准时机、打出爆点,线上线下全覆盖的轰炸营销之后,这个品牌已经被大众熟知了,最后再下架掉这个广告也没有意义,而且雪糕本身就是一个快销品,某些品牌也很聪明,他们的打法就是就是不断地更新迭代自己的产品类型,下架掉一个广告其实最终也没有意义。
4.媒体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勿盲目跟风。管理部门需要格“天价”雪糕向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广泛的调研并录制宣传视频,通过大众媒体进行播放,邀请经济邻域专家对“天价”雪糕消费现象进行分析,引导消费者建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建议更多的达人或者有影响力的人,能够愿意站出来以他们的专业知识去说一说这个事情,让消费者去了解这些。
5.利用大数据平台把控保障关于雪糕的言论真实性。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产品,消费者都是有权利在购买后发表自己的真实感想的,现在品牌控评的情况还是很常见的,稍有不注意就会被品牌举报,指名道姓说的话,甚至会面临一些起诉问题,相关的媒体平台以及相关部门其实也都需要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来保证消费者的发言权的同时,也应尽可能保障这些言论的真实性,这样既能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也能够保障品牌的权益,避免一些行业内的恶意竞争(是指如果不把控言论的真实性的话,也有可能有一些良心品牌遭到同行的恶意刷评),而且这种尽可能地把控两方的利益,其实是可以实现的,现在大多数平台的大数据技术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根据品牌相关内容的发布频率监测到内容真实性的。
6.定位高端的高价雪糕应该明确自己的销售渠道,不应该以给渠道低价的手段强制进入中低端市场,甚至强制进入学校,侵占普通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空间。毕竟商贩都是逐利的,而冰柜的空间是有限的。
七、总结
平价雪糕能否重新回来成为主流还是要依靠大众的力量的,大众整体对“天价雪糕”的认知情况以及大众的舆论导向很可能会影响这个事情,但最终决定平价雪糕是否成为市场主流,还需要一些监管制度。雪糕的消费场景其实主要就是便利店和超市,消费的选择权可能有的时候都不在消费者手上,而是在进货商的手里,有的品牌以一个很低的进货价给到进货商,进货商自然会选择利润高的品牌。所以通过最近网上掀起的“天价雪糕”舆论之后,更多消费者能够认识到更多良心的雪糕品牌,也可以选择从网上购买,可以一定程度地带动平价雪糕回到主流市场。消费者就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吃点自己想吃的雪糕。
希望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可以有效治理价格虚高的雪糕市场乱象,可以还老百姓一个吃得起的“平价雪糕”!